我的大学生涯24小时b站直播间时光倒流回忆共享

本站原创 0 2025-04-26

我的大学生涯24小时b站直播间:时光倒流,回忆共享!

在那个1981年的中秋节后几天,一群师兄师姐为刚成立不久的夏雨诗社招募新成员。在云南省,那时候的我考分算是很高了,但因家庭经济原因,我只能选择去读无需伙食费的师范大学。于是,我决定要么去北京师大,要么去华东师大。我虽然从未亲眼见过北京和上海,但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华东师大的三个志愿——中文系、教育系和历史系。后来,被教育系录取,让我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。

记得那时,我们都被告知成为好学生的首要前提就是不上课。但我们当时年轻气盛,不知道学术为何物,所以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这种生活。当时除了心理学和大学语文,教育系设置的课程,我几乎都不喜欢,就常常翘课,跑图书馆看那些新出的世界文学名著,或蹭听中文系的课,或喝酒踢球,或到文史楼通宵亮灯的103教室写诗写散文。可以肯定,在四年的时间里,在学校眼里,我不是一个好同学。但最让我感激的是,当我毕业的时候,因为对这些课程只了解皮毛,母校竟然给我发给了一张“云南师大中文系”的报到证,这让连云南师大的人也以为华东師大荒唐走板,搞错了!

说起来,我不务正业有其由来。那时候入学刚结束,我们参加了夏雨诗社组织的一个新同学赛诗会。你可以想象,那个文学热潮之下,在高校里如果没有加入文学社团,那简直是多么丢脸。那晚月色明亮,我们必须在十五分钟内自拟题目作一首诗。虽然当晚极意外地被评为第一名,并登上了次日校刊,但之后再也没能写出像样的东西。不过幸运的是,不久后查建渝等人又成立了华东師大散文社,还创办了《散花》杂志。我送去了许多作品,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,《赤足童年》甚至被赵丽宏选进《萌芽》杂志发表。这件事让我开始写作,从此变成了铅字上的存在。

随着时间推移,当出版社阮光页先生九十年代末提出“华东師大作家群”这一概念时,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。而且王焰、格非他们都是天天向上的好同学,他们主持《散花》的工作,也成为了我的主要任务。在这个过程中,有一些小说,如《城疫》,最初都是私藏塞进杂志中的。尽管它们后来都发表于各类期刊,但论源头,都得追溯到华東師大散文社。

最后,由于各种原因,现在回忆起那些日子,每一次演讲或报告会都布下文化、文学雾霭,让人们经久缭绕,是非常温暖的一件事情。在即将毕业离校前,他们还举行了一次个人作品讨论会,即使陈村等很多成名人物也来了,这些记忆至今仍令人怀念。

上一篇:美女艺术写真画中花现实笑
下一篇:电影中的迫的爱人情感的力量与剧情的推动
相关文章